【转载】解读千古玉韵,探寻文明密码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5 浏览次数:42次 来源:本站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熊沁 王瑨婧)“猜猜我是谁?”一幅幅展示中国古代玉器动物形象的图片在大屏幕上缓缓展示,青年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根据玉器形象猜测动物名称,现场不时发出阵阵笑声。9月5日晚,一场“玉润中华——远古玉器中的动物形象”青年夜校课程在武汉市青山区联投燕语光年柠月乐龄中心火热开讲。来自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的姜炎博士带领“玉润中华”玉文化宣讲团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带领学员们穿越时空,探寻古代玉器动物形象背后的文化内涵。

 

 

  “玉,石之美者。”课程伊始,老师从玉的本质讲起,娓娓道来古人赋予玉的特殊意义。课上重点讲解了“玉之五德”——仁、义、智、勇、洁等,如何与君子品德相契合,以及“玉之六器”在礼制中的重要作用。

 

  课程的重头戏是对凌家滩文化的讲解,老师通过精美的图片展示,让学员们领略了距今约5300年前的玉文明。“凌家滩的玉鹰,展翅欲飞,正、背面纹饰完全相同,充分展现了凌家滩先民高超的制作水平。”这些解读既保持了学术的严谨性,又让学员们能够轻松理解。“凌家滩玉器做工之精、造型之奇,尤其是细如发丝的钻孔技术令人叹为观止。”一位学员在课后感慨道。

 

解读千古玉韵.docx

解读千古玉韵.docx

 

  最后,老师还对龙图腾的演变进行了解读。从春秋的双龙玉璧到唐代的鎏金走龙,老师通过大量实物图片,直观展示了龙形象如何随着时代变迁而演变。“龙的变化,实则反映了中华文明审美和信仰的演进。”老师讲解道。

 

  授课过程中,老师不时用生动诙谐的比喻和有趣的历史典故,让原本深奥的文物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学员们或凝神思考,或举起手机记录,在轻松而不失深度的氛围中,感受着中华玉文化的独特魅力。

 

  “原来一件玉器背后藏着这么多文化密码!”学员蔡女士表示,“老师把专业知识讲得这么生动,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就沉浸其中了。”

 

  青年夜校负责人介绍,本期夜校课程旨在通过轻松但不轻浮、生动但不失深度的教学方式,让更多年轻人爱上传统文化。未来,共青团青山区委将继续推出更多精彩的课程,不断满足青年的精神文化需求。

 

媒体链接:https://news.hubeidaily.net/hbrbsharenew/news_detail/5/4518734/0/0?uik=BjzL7kxX&share_plat=wechat&sec=669b7176&contentType=5&historyback=1&tencentShar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