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报] 极边之城”见证“教育扶贫接力”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14 浏览次数:5194次 来源:


 

1

这是一所因扶贫而诞生的大学。


为了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5年前,教育部在云南滇西建设了一所全新的学校——滇西应用技术大学,以培养服务滇西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为了落实教育部的对口帮扶任务,自2013年开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便和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结为“亲家”,主要负责设在腾冲的珠宝学院的援建工作。为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先后委派其珠宝学院孙仲鸣、尹作为、周琦深等3名骨干教师前去进行帮扶。从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湖北武汉,到“极边之城”云南腾冲,这条长达2000多公里的路程,见证了两所学校的“深度联姻”,也见证了援建干部的奔波劳碌。在他们的专业帮扶下,珠宝教育很快在彩云之南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10月17日国家扶贫日来临之际,记者连线3位滇西大珠宝学院的援建干部,倾听他们在长达5年的教育扶贫“接力”中的付出与获得。


孙仲鸣:援建先行者的“苦与乐”

今年9月,珠宝学院作为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的首批特色学院,迎来了办学的第4年。


想到又有一批青年学子能在这里求学而改变命运,孙仲鸣欣喜有加,他说感觉自己所有的付出“特别值得!”


2013年7月初,时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副院长的孙仲鸣接受校领导指派,第一次参加了由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和云南省教育厅主办的滇西高等教育扶贫专题研讨会后,即赴腾冲开始了为期十余天的调研和可行性报告撰写。很快,他又与保山市分管教育的副市长、腾冲市教育局等地方负责领导一起到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汇报,得到了司各级领导的充分认可。2016年4月,孙仲鸣进入教育部滇西挂职干部第四期名单,出任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珠宝学院院长。


从武汉到昆明,再从昆明辗转至腾冲,4年的寒来暑往,孙仲鸣往返在这条长达2000多公里的路程上,不下90次。他克服教学科研工作繁重以及身体和家庭等多重困难,勇挑重担,全身心投身到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珠宝学院的筹建工作中,成为这所全新学院建设的最初亲历者和见证者。


越是深入了解到滇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内在潜力,越是让孙仲鸣真正体会到滇西教育扶贫的深远意义,而唯一让他感到亏欠的是自己的家人。2014年5月,孙仲鸣才从腾冲回到家,老母亲就住进了医院,仅三天老人就去世了。他强忍悲痛,把母亲的骨灰送回老家后,又赶赴昆明,继续为筹建工作奔波。妻子在单位也是教学负责人,又承担起了照顾家中老小的重任。即使这样,孙仲鸣依然把归期一拖再拖,直到滇西大珠宝学院开始了真正的发展运作,他才放心回到武汉。


长期的奔波劳累加上作息、饮食不规律,孙仲鸣的身体状况一度亮起警示灯。2015年1月底,他做了甲状腺切除手术,需要定期复查,终身服药。2016年5月初,他刚回到武汉没两天,就因患上肠扭转住进医院ICU病房,一直昏迷不醒,医生下发了两次病危通知书。妻子伤心地说:“你这都是累出来的呀!”


他的精神感动了学校的干部老师们,大家心往一处使,齐心协力谋发展。2017年4月,滇西大珠宝学院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的评审,获得正式开办资格。5月,孙仲鸣在广州番禺签订了珠宝学院应用技术教育创新实验区四方合作备忘录,同时筹建滇西大珠宝学院应用研究院,为在偏远落后地区开办新型本科院校探索出一条创新、可行之路。在大家的努力下,当年9月,滇西大珠宝学院以崭新的校园迎来了首批学生,这所新生的学校正式启航了。


路已开辟,未来如何走得更远?关键在办学理念、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配置。为了探索出一套适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本科专业办学模式,孙仲鸣多次前往珠江三角洲、上海、天津、江苏、河南等地调研,拜访当地的产业协会负责人和同类型高校负责人,虚心向他们求教取经。为了充实教师队伍,他推荐动员自己指导的研究生首批应聘滇西大珠宝学院教师。为了制定一套科学、适用的培养方案和办学规划,他在三年多的时间内前后修改了200余次,废弃的打印文稿叠加起来有一米多高。


在创建滇西大珠宝学院的4年中,孙仲鸣主导完成了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政校企融合办学机制构架、机构编制、人才梯队、三学期制、国际化办学等发展蓝图。“2019年度云南省保山市优秀共产党员”这个称号,对他来说实至名归。


“滇西大珠宝学院的办学思路很清晰,探索出了一套应用型本科专业办学的创新模式。”当时评审组组长牛维麟的一番话,让孙仲鸣至今不忘。“在腾冲4年的日子,让我深深爱上了滇西这片土地。在教育帮扶过程中,我更深深地读懂了国情、世情、民情,提升了自身觉悟、能力和境界。过程虽苦,但我无怨无悔。”孙仲鸣说。


尹作为:“国门大学”奏响“一带一路”之歌

2017年5月,在滇西大珠宝学院组建之际,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副院长尹作为来到滇西大珠宝学院任院长。


接过孙仲鸣开拓后的接力棒,尹作为感到了沉甸甸的使命。


“‘扶贫大学’怎么发展?如何关注学生尤其是贫困生的就业问题?”尹作为来到这里后,尤为关心专业建设。在他看来,珠宝学院作为应用技术型大学,地方需要什么,就要办什么专业。


“玉出云南”,这里有丰富的宝玉石资源。腾冲更是有着“中国翡翠第一城”的美誉。为了对接产业,加强专业建设,当年,尹作为牵头撰写了《珠宝质检与实践教学平台建设项目》申报书,顺利通过教育部专家组审定,并获批400万元资金,实现了本科教学实验的需求,并在这个基础上申报对社会服务的珠宝检测中心。这是云南省高校所属第一家珠宝检测中心,主要对腾冲、芒市、瑞丽、保山等滇西地区开展珠宝检测和质量把控。


尹作为说,办好“扶贫大学”,关键在于瞄准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利用好贫困地区独特的资源,就能为贫困地区装上“发展引擎”。因此,珠宝学院的“应用技术型”风格很鲜明:专业紧盯现实需求,学生实训走出校门,对接社会合作机制灵活,许多老师都有创业和工作经历。


在尹作为的带领下,滇西大珠宝学院开设了产品设计、宝石及材料工艺学、休闲体育、工艺美术4个本科专业和工艺美术品设计、珠宝首饰技术与管理、休闲体育3个专科专业。其中,休闲体育本科专业的开设开创了云南省休闲体育本科教育的先河。2018年,珠宝学院招收了首批休闲体育专业学生,当年就有多个企业来校走访“预订”毕业生。


滇西地区毗邻缅甸,腾冲更是中国通向南亚、东南亚的重要门户和节点。所以,滇西应用技术大学也被称为“国门大学”,不仅承担着一般大学的培养人才、传承文化、学术研究的功能,还承担着对外文化辐射、对内文化固边等特殊功能。为此,2017年,尹作为带队到距离200多公里的缅甸密支那做招生宣传。2018年,5位缅甸留学生成为珠宝学院的一分子。“学院的成立,不仅是要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更是要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为建设‘国门学院’作出贡献。”尹作为说。


按照规定,尹作为的挂职时间为期1年。临近期满,他又被当地恳请多留了一年。在尹作为的推动下,云南省政府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腾冲市政府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签署了合作协议。他还牵头成功申报了云南省首个珠宝研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宝石及材料工程研究中心,获批150万元研究资金。


2019年10月15日,云南省脱贫攻坚表彰大会暨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报告会在昆明举行,尹作为荣获云南省脱贫攻坚奖“扶贫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但尹作为更看重的,是他在这里的历练,“在腾冲的日子,使我的人生变得厚重起来。”


周琦深:打造应用人才培养的“腾冲样本”

2019年6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教学科研骨干周琦深从尹作为手中接过“接力棒”,怀着“复杂的心情”只身奔向了腾冲。


说心情“复杂”,是因为那时家里有刚做完开颅手术的母亲、两个两岁大的孩子,以及身体状况欠佳的妻子。在当时家庭如此需要他的情况下,他的家人却劝他说:“你是一名党员,应该为边疆地区教育扶贫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能克服困难,你放心地去云南吧。”来自单位的信任和家人的支持,成为他前行的动力。


来到腾冲后,周琦深发现腾冲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14.8℃,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滇西大珠宝学院所在地海拔约1700米至1800米,全年适于高原攀岩专项训练。他高兴极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被称为中国登山界的“黄埔军校”,具有攀岩的悠久历史,何不与学校联系,发展滇西大珠宝学院的体育特色专业呢?说干就干,周琦深积极主动联系云南省教育厅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体育学院,进行云南高原攀岩教学训练基地建设项目的规划和申报,成功获批并被列为重点项目。


珠宝学院的发展,“既要接地气,又要架天线”。当得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要成立珠宝职业教育分会时,周琦深利用5天时间跑遍了云南省所有开设宝玉石教育的各类院校。他号召各院校联合起来,共同为宝玉石教育发展贡献力量。同时,他还向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积极展示滇西大珠宝学院的办学决心和实力,最终使之成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珠宝职业教育分会副会长单位,是云南省唯一的副会长单位。


为了让学校教育和社会发展接轨,加强校企合作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必走之路。在分析滇西大珠宝学院办学的优劣势后,周琦深先后对接20余家企业,决定引企入校,增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力量。他与教师们一起,申请建设省级大学生校园创业平台和保山市级众创空间,实施“师生共同成长计划”,支持师生的优秀创业项目成长发展。真心用情的付出,让周琦深获评2019年度云南省保山市优秀共产党员。


2020年8月,在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指导下,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云南省财政厅和昆明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创客中国”创业大赛中,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珠宝学院的创业项目“天雨纪——东巴非遗手工造纸体验馆”首次参赛就斩获冠军,获得一等奖,位列创客组第一名。领导们的关心,师生们蓬勃向上的发展的劲头,让周琦深逐渐看到了这所全新学院的美好未来。


“这是一所全新的学校,也是一所极具特色的学校,更是一所肩负使命的学校。希望更多滇西学子的美好青春,在这里启航。”周琦深满怀期待。(徐燕;本报记者;张惠娟


媒体链接:http://dzb.rmzxb.com/index.aspx?date=2020-10-14&verOrder=09&banzi=8&paperType=rmzx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