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三十二届武汉国际珠宝学术年会将于2024年10月27日(星期日)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以线下形式隆重举行。武汉国际珠宝学术年会自1992年始,每年举办一届,已经连续举办了31届。本届学术交流会以“绿色未来,璀璨新生——珠宝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创新”为主题,此次年会以9位特邀嘉宾(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江南研究员(国家海外高层次特聘专家)、陈世英国际珠宝设计雕刻大师、希腊塞萨洛尼基亚里士多德大学Stefanos Karampelas教授、泰国朱拉隆功大学Chakkaphan Sutthirat 教授、南方科技大学严明教授(洪堡学者)、珠宝国检集团苏州实验室张勇主任、广东工业大学曹毕飞教授、同济大学郁新安副教授、香港理工大学特聘研究员/武汉因泰莱激光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蔡志祥博士)和2位珠宝学院老师代表(陈全莉教授、余静副教授)的学术讲座分享为主,并合办第三届湖北省珠宝技术工程中心、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学术会议,此次会议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主办,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承办,支持单位:国家珠宝玉石首饰检验集团有限公司、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同济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广东工业大学、青岛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全国珠宝科技与艺术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等。届时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围绕珠宝行业最新研究进展等内容展开深入研讨。在这秋高气爽的日子,期待在珠宝学院与来自世界各地以及两岸三地珠宝界各领域的精英人物共聚一堂!
诚邀国内外高等院校、检测、科研、企业等珠宝行业朋友共同参与。
精彩报告内容如下:
地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4楼多功能会议厅
2024年10月27日上午报告
(1) 江南,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报告题目:大尺寸CVD单晶金刚石发展探讨
(2) Chakkaphan Sutthirat 教授,朱拉隆功大学 (泰国曼谷国立研究型大学);报告题目:Advancing Sustainability in the Gem and Jewelry Industry through International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Networks
(3)Stefanos Karampelas教授, 法国宝石鉴定实验室高级检测师chief gemmologist,希腊塞萨洛尼基亚里士多德大学教授;报告题目:Origin determination of gems: History and perspectives
(4)张勇,副研究员,主任,珠宝国检集团苏州实验室;报告题目:和田玉若干热点问题研究
(5)陈全莉,教授,副院长,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报告题目:“加瓷”处理绿松石的关键无损鉴别
(6)余静,副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报告题目:淡水无核养殖珍珠致色成分筛查与体色成因
2024年10月27日下午报告
(1)陈世英,国际珠宝设计雕刻大师;报告题目:可持续发展
(2)严明,教授,洪堡学者,南方科技大学;报告题目:饰品金属材料的激光3D打印及其原料循环再生
(3)郁新安,副教授,上海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米兰理工大学访问学者, JALAB 首饰创新实验室创始人;报告题目:AIGC时代的珠宝设计
(4)曹毕飞,教授,广东工业大学;报告题目:当代首饰中的“身体”建构
(5)蔡志祥博士,香港理工大学特聘研究员,深圳光韵达顾问,武汉因泰莱激光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报告题目:光固化3D打印陶瓷及其应用进展
报告嘉宾简介(排名不分先后):
陈世英(Wallace Chan),国际珠宝设计雕刻大师。1987年,发明了“Wallace Cut”技术,这是一种通过在宝石内部雕刻图案创造三维视觉效果的创新方法,使得宝石内产生奇幻的立体视觉感,为珠宝领域做出巨大贡献。2001年,正式进军珠宝设计领域,将雕刻艺术与珠宝创作结合,创作出独特的可佩戴艺术品。
陈世英大师是首位作品被英国博物馆永久收藏的华人珠宝艺术家,并多次在巴黎双年展等国际艺术展上展示其作品。作品如“长城”项链,曾以7350万美元的价格成交,体现了其非凡的艺术价值。
江南,博士、国家海外高层次特聘专家。1997年博士毕业于日本大阪大学,现任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目前主要从事功能碳素材料,包括CVD金刚石、石墨烯、石墨高导热复合材料及其相关器件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工作。
Chakkaphan Sutthirat,地球科学教授,Chulalongkorn University前任副校长,负责研究事务,研究领域包括地球科学、宝石学和采矿学,在推动研究型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致力于将科研与创新融入大学课程,以应对社会挑战并创造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此外,Sutthirat教授还担任泰国宝石与珠宝学院宝石检测实验室的学术顾问,展现了在宝石学领域的专业能力,曾发起了多个跨学科项目,如“研究型大学”政策,旨在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特别是在老龄化研究和可持续发展方面。
Stefanos Karampelas博士,希腊塞萨洛尼基亚里士多德大学教授,法国宝石学实验室(LFG)首席宝石学家,拥有丰富的宝石学研究经验。他曾在希腊亚里士多德大学和法国南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专注于珍珠处理检测及宝石颜色处理等领域。卡兰佩拉斯博士曾在瑞士和巴林的多个顶尖宝石研究机构任职,发表了多篇科学论文,并活跃于国际宝石学会议和行业协会。他在无损检测、宝石地理来源鉴别及珍珠研究方面有着重要贡献。
严明,教授、洪堡学者(资深)、深圳市航空发动机3D打印粉材工程实验室主任。严明教授本科—博士主要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1997.09-2006.11),并于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接受联合培养(2004.10-2006.04)。他博士毕业之后先后工作于日本国立材料研究所(2007.01-2008.12)、昆士兰大学(2009.01-2014.01)及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2014.01-2014.12),于2014年底回国任南方科技大学材料系及机械&能源系研究员/副教授,后晋升为教授。他是“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增材制造分会”理事,是“广东省粉末冶金产业技术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重大专项(增材制造方向)中期考核专家组成员。他获得过的国际学术荣誉包括德国洪堡学者、日本学术振兴会奖学金JSPS Invitation Fellowship、澳大利亚国家博士后奖学金(ARC-APD)、昆士兰州青年学者奖学金(Queensland Smart Future Fellowship-Early Career)、深圳市孔雀计划等。
美国2013年艺术类杰出人才获得者,2017年广东工业大学“青年百人A”人才引进,2018年广东省设计学青年珠江学者,国际知名金工与首饰青年艺术家。博士毕业于全球QS排名前20学府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是中国第一位获得金银器与艺术首饰专业海外博士。师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金工之父”唐绪祥教授,美国著名艺术家Lynda LaRoche教授以及国际知名首饰艺术家Simon Cottrell先生。立足中国传统视觉文化,深入调研传统技艺诸如中国古建筑木制榫卯结构、金缮、金缕玉衣等,重新诠释并创作金属器皿与首饰,创作作品超过200件。至2018年,主持了11项国内外项目基金,举办国际性个展9次,合展超过80次,获国内外奖学金25次,发表作品和论文39项(篇),科研与作品入选国际专业核心会议9次,国际性个人器皿创作以及首饰文化研究讲座与工作坊达51次。个人研究着重立足传统,认为金工与首饰创作是展现材料、造型、双手和心(观念思想)之间的对话。
张勇,副研究员、国家注册珠宝质检师,珠宝国检集团和田玉研究创新团队,带头人,珠宝国检集团苏州实验室,主任,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实验室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总经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工业大学太仓长三角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主要从事珠宝玉石科研和检测工作,尤其是和田玉子料的鉴定研究。在国内外期刊已发表论文及科普文章80多篇(其中第一作者文章40多篇)。参与了《和田玉 鉴定与分类》、《石英质玉 分类与定名》等国家标准的起草工作,以及多部著作的编写工作。作为第一发明人获得了2项发明专利和1项实用新型专利。曾参与或主持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NGTC科研基金项目以及研企合作项目,目前正在主持开展1项和田玉相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多项NGTC科研基金项目,部分研究成果已转化为珠宝检测实验室服务内容。
郁新安,副教授,上海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米兰理工大学访问学者, JALAB 首饰创新实验室创始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艺术设计系,获瑞士历峰集团资助,前往意大利米兰学习珠宝、配饰与钟表设计。毕业后赴巴黎卡地亚(Cartier International S.N.C 历峰集团下属珠宝品牌)配饰与钟表部进修,参与的设计项目包括Roadster Woman系列腕表,纽约卡地亚100周年标识与纪念品等。之后留任历峰集团,随集团艺术总监Giampiero Bodino 先生,回到位于米兰的设计中心(CA Lifestyle, Design heart of Richemont),主要负责IWC(万国表,历峰集团下属钟表品牌)配饰开发项目。曾作为访问学者在米兰理工大学进行学术交流,研究领域涵盖数字工艺、艺术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创新、欧洲奢侈品行业以及现代珠宝设计史。作品曾在包括威尼斯双年展、纽约设计周、米兰国际家具展等多个国际知名展会上展出,并获得了设计智慧奖(DIA)和天河奖。
蔡志祥,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博士后,香港理工大学特聘研究员,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加工专业委员会常委,兼任深圳光韵达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心技术顾问,武汉因泰莱激光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在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及系统、激光微纳制造技术、3D打印材料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与较高的造诣。曾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先后负责、参与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高技术发展项目等多项国家级科技研究项目,参与了3项香港创新科技署资助的研发项目,并负责广东省、深圳市科技研发资金技术创新计划项目及发改委项目多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检索15篇,EI检索9篇,参与写作英文专著1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8项,实用新型17项。
陈全莉,博士,教授。2004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获宝石及材料工艺学专业学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硕博连读,获宝石学博士学位。2009年至今任珠宝学院宝石系专业教师。2006年获“国家珠宝玉石质量注册检验师”职业资格证书,目前任《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版)》编委,《Journal of Raman Spectroscopy》期刊审稿专家,兼任中国玉文化研究会玉器珠宝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以及湖北省竹山县绿松石文化研究会委员会专家,主要从事宝玉石鉴定,宝玉石颜色成因及晶体结构,宝玉石优化处理新技术的工艺和鉴别特征、绿松石无机充填处理及宝玉石产地特征溯源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科研项目、《绿松石 分级》国家标准研制、《激光拉曼光谱法》团体标准研制等项目数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在《Gems and Gemology》、《the Journal of Gemmology》、《Minerals》、《Z. Naturforsch》、《地球科学》、《矿物岩石》、《光谱学与光谱分析》等期刊发表SCI论文40余篇,出版《宝石鉴定仪器教程》、《翡翠鉴定与交易评估》教材两部,专著《湖北竹山绿松石的再生利用工艺和机理研究》一部。
余静,博士,副教授。2020年12月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期间主要从事环境分析化学研究,具有丰富的环境、生物、食品样本分析经验。曾受国家留学生基金委公派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皇家科学院院士Janusz Pawliszyn(固相微萃取技术创始人)课题组开展复杂小样本前处理方法研究。现在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谢树成团队从事在职博士后研究工作。在Environmental Pollution,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Talanta,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Microchimica Acta等国际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