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生活》报道我院任开副教授事迹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03 浏览次数:1433次 来源:本站

  2024年第5期下《党员生活》杂志以“让珠宝闪耀时代之光”为标题,报道我院任开副教授事迹。

 

让珠宝闪耀时代之光

 

  目光专注而坚定,左手固定、右手更换工具,錾刻、焊接、抛光……在第三届全国工业设计职业技能大赛决赛上,任开行云流水般的操作获得阵阵掌声。这项比赛是我国工业设计领域唯一的国家级一类大赛,经过重重考验,任开最终荣获首饰设计赛项(职工组)冠军。

  多年来,任开潜心钻研传统金银细金、花丝等工艺,40余项作品入选国内外专业大型展赛,被瑞士国家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获国家发明、实用新型等各类专利几十项。

 

唤醒沉睡工艺

 

  走进任开的工作室,靠墙的陈列柜里,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珠宝首饰。一对金光闪闪的葫芦耳环尤为抢眼。这对有故事的耳环,倾注着任开对传统工艺的心血和热爱。

  2022年初,任开参观蕲春博物馆,被一对精美的葫芦形耳环吸引。“工作人员告诉我这是拉丝工艺作品,我觉得不像。这件首饰表面肌理独特,设计巧妙,十分罕见。”任开敏锐地察觉到,这可能是自己之前没有接触过的工艺。

  参观结束后,他一头扎进了图书馆,翻阅大量文献资料,终于在《天水冰山录》中找到了些许记载。经过论证分析,任开发现这是来自明朝的金摺丝葫芦耳环。目前,国内有据可考的金摺丝葫芦耳饰仅有7对,现存于世的金摺丝工艺文物及其罕见。

  ”这是一项失传已久的工艺,我咨询了很多专家,几乎没有人知道如何精准复原。没有人做过,那就我来做!”任开根据文献中的寥寥数语,开始了复原工作。除了日常工作,他几乎把剩下的时间都花在复原金摺丝工艺上。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推倒重来……无数个日夜,他都在工作室度过。

  经过几个月的反复尝试,任开成功复原了金摺丝葫芦耳环,还摸索出其工艺方法,并运用这种工艺创作出了一套全新的作品——“事事如意”系列。

  任开还通过公益课堂的形式分享金摺丝工艺的复原过程,将这项沉寂多年的明代手工艺重新呈现在大众面前。当被问及为什么选择无偿分享,他说:“我是一名党员教师,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一直是我的梦想,也是我的使命。”

  怀揣着这样的信念,任开多年如一日地钻研,将传统工艺和当代设计结合,让冷冰冰的金属变得充满生命力。

 

传承工匠精神

 

  2011年,任开入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恰逢学院教学试点改革,任开积极参与,修改教学大纲、写教案、创新课堂……在任开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首饰系教学改革荣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虽然很累,但是很有成就感。”任开的心底涌动着热情。他将自己的藏品带到课堂,讲解藏品背后的故事历,点燃了同学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不仅要精通理论知识,还要有扎实的动手能力。这是任开对学生们的期望。他把熟练掌握的花丝、錾花等工艺绝活,毫无保留地教给学生。

  2023年12月,珠宝学院学子韦玮斩获第三届全国工业设计职业技能大赛首饰设计师赛项(学生组)一等奖。

  “感谢任老师的指导和鼓励,他对作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精神感染了我。一年的备赛经历,让我从一个小白,成长为能够独立设计、制作出作品的首饰创作者,我要跟着任老师学习更多的工艺。”拿到获奖证书,韦玮激动地说。

  目前,韦玮和其他同学正跟随任开复原清代手镯,将一个个细如发丝的银丝编织成手镯。在每个2.2毫米的网格里,要编织22根银丝,这个过程需要足够的耐心和细心,稍有差池就得全部重做,3D打印对此都无能为力。

  “以前,我觉得3D打印无所不能。现在发现核心手工部分无法替代的,我深刻地感受到古代工匠们的智慧。”参与复原工作的同学感慨道。

  “数字技术的发展让传统手工艺面临挑战,我们要坚守初心同时拥抱未来,寻求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融合。”任开说,目前他正朝着智能首饰的方向努力。

  今年,任开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他说:“我做的都是一件件平凡的小事,未来我会继续用设计讲好传统工艺故事,努力探索新时代独具中国特色的珠宝首饰艺术,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让传统工艺绽放时代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