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刘琰研究员应邀到我院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27 浏览次数:6231次 来源:本站

  9月20日上午,应珠宝学院李妍副教授邀请,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刘琰研究员作线上做题为《中国矿产地质志:和田玉卷的主要研究成果》的学术报告,该报告是我校七十周年校庆、珠宝学院建院三十年系列学术报告活动之一。李妍副教授主持,珠宝学院师生通过线上线下共130余人参加了学术报告。

 

 

 

 

  刘琰研究员近十年来一直从事碳酸盐型稀土矿床的研究工作和镁质矽卡岩矿床(含和田玉)研究,此次学术报告重点讲述《中国矿产地质和田玉矿卷》的研究成果,涉及原生/次生镁质矽卡岩型和田玉矿床形成过程及时代,和田软玉山料矿床成因及年龄。根据西昆仑的区域地质特征、接触交代变质、矿物共生组合和岩相学特征认为和田镁质矽卡岩原生和次生矿床是接触交代变质为主的镁质矽卡岩矿床,总结出全国各主要和田玉矿床的成矿规律,划分了成矿带,明确了主要和田玉矿床的成矿时代和颜色成因。同时也分享了韩国春川软玉的矿物组成与结构特征,春川软玉的锆石U-Pb年龄及同位素特征,分析韩国软玉的成因和形成时代约束。

 

  此次报告会分享了近些年他从事的稀土相关研究,稀土在航空航天、国防科技、核能能源以及芯片制造方面都有涉及,既是《2025中国制造》迫切需求的战略性关键矿产,也是全球竞相争夺的战略资源,更是大国博弈的国之利器!刘琰研究员介绍了稀土元素对国家经济和国防安全的重要性、稀土矿床的类型及国际研究前沿,详细阐述了他通过川西冕宁—德昌REE矿带的实例研究、深海富稀土沉积物的高温高压模拟实验以及在天然样品探索深海沉积物中REE的赋存状态这三种手段相结合,进一步研究REE在碳酸盐岩浆源区的超常富集及动力学机制。该研究丰富和完善了碳酸盐型REE矿床的成矿理论。

 

  会议临近尾声,刘琰研究员生动地讲述了和田玉野外地质寻找和田玉标本的有趣经历,科研探索中的执着追求与奋斗的快乐。真诚地回答了同学们求学生涯中面临的不解和困惑,鼓励同学们热爱科研,勇于探索。

 

  讲座对我院宝玉石矿床学的系统性研究提供了清晰的方向和切实的研究思路,内容丰富生动,深深的吸引了与会师生,引发了热烈的共鸣。 (通讯员:李妍 摄影:赵彤 赵希雅)

 

专家介绍:

       刘琰,男,汉族,研究员,博士生导师,Ore Geology Reviews副主编。从事碳酸岩型稀土矿床中稀土元素的超常富集过程及其高温高压模拟试验研究,近十年来一直从事碳酸岩型稀土矿床的研究工作和镁质矽卡岩矿床(含和田玉)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基金4项(青年、面上、优青和重点基金各1项)、科技部重大研究计划1项,主持以第一或者通讯作者在《Economic Geology》、《Mineralium Deposita》《Chemical Geology》、《Ore Geology Review》和《Lithos》等国际矿床学主流期刊发表SCI论文30余篇,ESI全球高被引论文3篇(分别发表在ORG和 MD)。率先在ORG、Lithos、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发表7篇镁质矽卡岩矿床(含和田玉)文章。2020年获“侯德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青年科学家奖”,并入选中国地质调查局“优秀地质科技人才”、2019年作为骨干入选“科技部重要领域创新团队”、2017年获“北京市青年科技人才骨干”项目资助。
 

 

 

媒体链接:https://kjc.cug.edu.cn/info/1192/85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