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4日下午三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迎来了湖北省博物馆方勤馆长等一行人的来访,我院宝石系和首饰系老师代表参会。杨明星院长首先代表珠宝学院对方勤馆长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随后介绍了珠宝学院近十几年来开展的与考古相关的研究工作,从新石器时代“浙江良渚庄桥坟古玉器沁蚀特征研究”、“安徽凌家滩出土玉器的鉴别与研究”,到两周时期“陕西韩城梁代村两周墓群古玉器沁蚀特征研究”、“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出土玉器的鉴别与研究”、“湖北叶家山曾国墓出土玉器的鉴别与研究”,再到战国“曾侯乙墓出土玉器材质工艺与玉料来源研究”,“湖北钟祥明代梁庄王墓出土金银珠宝玉器的鉴别与研究”,以及“玉石检测关键技术研究”、“竹山绿松石产地溯源技术及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方法研究”等,珠宝学院长期以来一直重视对古代文物中珠宝玉器的研究,和考古界、文博学界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院长重点介绍了他所率领的研究团队近十年来一直从事和田玉和绿松石相关的研究工作,积累了大量的样品和实验数据,对于开展古代绿松石及和田玉产地溯源研究可提供丰富的数据支撑。
随后,杨院长和方馆长就湖北省出土的珠宝首饰和玉器展开了深入的交流。杨院长指出湖北钟祥梁庄王墓出土的珠宝代表了明朝珠宝首饰工艺的最高水准,是难得的一带一路的研究实物例证;战国曾侯乙墓和西周叶家山曾国墓地等出土的丰富的玉器和加工工艺高超的蜻蜓眼料珠,则有望作为陆上丝绸之路的实物证据,对于研究古代玉料来源和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提供重要信息;而湖北石家河文化遗址出土的造型独特、尺寸精细的玉器对于研究新石器时期玉料的交流和玉器的功能(尤其是精神层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延续到战国,湖北省出土的玉器在材质、来源、加工工艺、器型与纹饰、功能与地位等方面是如何随时代演化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值得我们来系统的研究和探讨。
最后,方馆长提出湖北省博物馆和中国地质大学珠宝学院合作开展出土文物研究,是我们两家应该做的事情,在当前我们国家重视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承的良好时机,我们有责任让博物馆里的国宝“活起来”,把最真实、最科学的内容还原给社会大众,带给人们更多的精神财富。杨院长也对湖北省博物馆玉器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建议,以利于开展长期研究。双方达成初步协议,将对湖北省出土珠宝玉器和首饰开展系列合作研究,争取共同申请国家和省部级项目,正式的研究战略框架将尽快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