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两位优秀的青年教师任开、闫政旭荣获国家艺术基金设立的2017年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的资助。
青年是艺术创作的生力军,是艺术事业繁荣发展的根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青年艺术创作人才培养工作,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指出,“加大国内文化艺术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培养支持力度”。国家艺术基金作为由国家设立,旨在繁荣艺术创作、打造和推广原创精品力作、培养艺术创作人才、推进国家艺术事业健康发展的公益性基金,借鉴其他同类政府基金的做法,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也将培育青年艺术创作人才作为重要工作之一,专门设立了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
在该项目的申报上,两位老师都做出了充分的准备,以优秀的条件和出色的探索能力成功获得了国家艺术基金组织的认可。
青年教师 任开
|
本次艺术创作拟用自然界最美好的事物作为参照物,通过细金工艺的创作过程将作者对“物”的内在情感与外在形象相结合,来探索物化于心,心生万物这样一个永恒的艺术创作母题。细金工艺的工艺本质在于“细”,它的核心价值在于创作者对于生命和时间的理解,这种不为他途,专心于一物的心境,直接诠释了当代“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
《当代细金工艺的物化研究——向本》的落脚点为“物”。从古至今对“物”的理解从唯心走向唯物,从模仿走向真实。纵观中国古代细金工艺的器形,它是一种对客观真实实物的不真实表现。例如我们可以看到众多关于花草的工艺题材作品,但在自然界中却无法找到外形特征一样的形象,因为它是创作者内心的“花草”。在这里作者探讨的“物”是精神与现实的二元统一,多样的知觉单位,它以我们能够感觉到的方式存在。它的状态气质是我们内在情感思绪的延伸,它的形态特征是我们看待生活的蜕变。“物化的作品”依托于精神世界而更加厚重,它是主体创造者的精神,信仰,情感具象化的外在表现,衔接着现实世界和精神世界。
庭院(2014)
向本1(2014)
首先,细金工艺的工艺特点要求创作者自始至终要有一颗平和的心态完成创作。创作者不仅要守得住创作的初心,不为各种诱惑干扰,是当代“工匠精神”具体表现。
其次,探索细金工艺新的表现形式,打破以往一千多年的传统造型表现手法以及工艺制作模式,让传统的细金工艺具有明显的时代性。
最后,项目本身不仅对文化传承与发展,工艺保护与开发有重大意义,同时也促进艺术类高校在教学与科研创作水平的提升。通过创作研究可以直接带动和影响一批喜爱传统工艺的学生投身到传统工艺的研习中。
瀛花(2014)
向本3(2016)
向本2(2017)
作者对细金工艺的文化脉络,工艺实践有长年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并在2014年带领三名研究生和本科生,依据多年对细金工艺研究的逻辑要素组织三个团队,申请到了中国地质大学珠宝学院院科研立项,分别从《细金工艺文化与纹样》,《细金工艺写实化表现》,《细金工艺现代技术创新》结合往年的积累,做了充分的研究和实践。取得阶段性理论成果和数件创作作品。作品参加了“2016香港国际珠宝展”,“2016上海首饰时尚展”,“三生万物”国际首饰艺术展。
青年教师 闫政旭 |
烦恼·菩提(2015)
目前国人对于国外珠宝品牌盲目推崇,每年数以亿记资金流向国外奢侈品市场更是令人忧心忡忡,归其原因是我国珠宝品牌目前没有设计感强、带有自身明确艺术符号以及民族特色的艺术产品。以卡地亚的love系列(螺丝钉形),和梵克雅宝幸运草(四叶草形)为例,都是结合民族性和时代审美特征为主题的作品。虽然全国在金属编织技艺方面的研究起步比较晚,相关艺术创作的质量和数量不足,投入还不够多,但是如果能将编织金银工艺进行改良和创新,整合多方面资源优势的确能创造出技艺精湛,清新秀丽,时尚现代的匠心首饰作品,起到“立标杆”的作用。另外国务院定位武汉为国家中心城市,其中创新驱动作为重要推进内容,依托长江经济带以及藏文化、巴蜀文化、楚文化所形成的首饰技艺文化圈,以及湖北在金银细金工艺的悠久历史、区域内宝石资源(绿松石最主要产地)的有效利用等,相信必将产生巨大的艺术突破。
丝无邪(2016)